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徽评:为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
2022-11-23 14:48:55   来源:安徽新闻网   评论:0 点击:

记者近日从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在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同时,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全面落实种粮补贴政策,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

记者近日从省财政厅获悉,今年以来,我省在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同时,加大省级财政投入。全面落实种粮补贴政策,稳定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政策,累计下达资金85.6亿元;支持2022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10万亩,按照亩均不低于2250元标准,全省累计投入114.8亿元。(11月21日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安徽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也是粮食输出大省,粮食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稳居全国第4位。省委书记郑栅洁指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积极开展“小田变大田”,加大实际种粮农民补贴,提高亩均效益,整合涉农资金,把更多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让广大农民有钱挣、得实惠。今年以来,安徽财政部门坚持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为引领,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摆在财政支出工作的重要位置,围绕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主动作为、积极推进,在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同时,着力加大省级财政投入,优化政策供给,着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为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提供坚实的财政支撑。

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保障农民种粮权益,对于确保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两年粮食价格不断上涨,对于农民来说是好事,但相比粮食价格上涨,农药、种子、化肥、农机等农资产品价格上涨幅度会更高一些,再者种粮大户的人工成本也在不断上涨,整体下来其实农民并没有赚多少钱。为此,我省通过下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实施产粮产油大县奖励、开展6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点等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强农民种粮的底气和信心,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改善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加快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作为粮食生产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根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关键举措。保障粮食丰产,不仅要让农民愿意种,还要逐步提高土地品质。为此,安徽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出台《安徽省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出路在科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农业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取得长足发展。实现粮食丰产丰收,必须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农业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和数字化,大力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此省财政统筹安排资金8870万元,专项用于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创新创业项目、特派员培养培训等,将农业前沿科技送到田间地头;支持推进种业强省建设,安排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等;安排资金1亿元,专项用于专用优质小麦、水稻生产。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职能职责,肩负财政担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涉农资金监管,不断夯实粮食安全财政保障基础,全力支持粮食生产,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界首精心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
下一篇:促进中小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